電視、游戲、魔戒梗 懷舊一個都不能少
除了70年代迪斯科與華麗搖滾,電影和小說里還鋪了不少70年代的美劇和游戲的梗。多虧他的團隊里有一個熱愛70年代文化的劉易斯,馬特·達蒙的孤獨火星年便一直與這些迪斯科和情景喜劇為伍。除了常常提到的《歡樂時光》,一部從1974年播放到84年的美?。ㄟ@簡直就是70年代的《老友記》嘛),還有《三人行》,科幻美劇《無敵金剛》等等。
美劇之外,70年代最流行的游戲《龍與地下城》也出現(xiàn)在了小說之中。作為一款奇幻背景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戲,《龍與地下城》就是那個時代的《大富翁》,當然復(fù)雜度遠不是《大富翁》所能比。而這個游戲所建立起的世界觀和規(guī)則對后來的《博德之門》《無冬之夜》等游戲的影響力都非常的大。
除了70年代的文化梗,另外有一個“隱藏彩蛋”可能會讓不少迷妹會心一笑。那就是片中的“埃爾隆德計劃”。這個由主人公根據(jù)《魔戒》中精靈族領(lǐng)主提出的計劃,在《火星救援里》則是對著曾出演《魔戒》首部曲的肖恩·賓面前說了出來。
同樣是面對孤獨外太空,難免讓人想到,《火星救援》是不是一部新的《地心引力》?同樣是宇航員馬特·達蒙被救,難免讓人想到,《火星救援》是不是一部新的《星際穿越》?其實這兩種猜測都錯了,這確確實實是一部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只不過故事發(fā)生在火星上。 與前兩年的這兩部大熱科幻題材作品不同,《火星救援》喜劇色彩更為強烈,全片也洋溢著一股美式樂觀主義的態(tài)度。即使在如此孤單的狀態(tài)下,電影也并不煽情,也沒有太多的悲傷與沉重,有的只是傻樂呵的迪斯科音樂和屬于極客的樂觀主義。
而與極力渲染孤獨的《地心引力》不同,《火星救援》中則有多方力量參與到了營救這一個人當中,不僅是NASA,還有火星上的馬特·達蒙如何自救,太空中的赫爾墨斯號也加入其中,連中國也在《2012》之后又一次地在救援任務(wù)里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事實上,不斷推動故事前進的,除了看馬特·達蒙如何自救,還有犧牲一個人還是犧牲一群人的矛盾。故事前半部分一直在討論救人成本的問題,最后選擇營救馬特·達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生存如此長時間的人。 而另一個最大的不同點,則是《火星救援》作為一部科幻電影,并不燒腦,沒有《星際穿越》中引發(fā)討論的“穿越”問題,就像是一篇論文一樣,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(chǔ)上輕輕繼續(xù)向前探望可能發(fā)生的事情?!痘鹦蔷仍返奈磥砀胁⒉粡娏?,仿佛這個故事中的眾人和我們抬頭看到的是同一片天空。 |